拆解航发动力并非线性推演,而是多维场景与工程规范的交叉实验。把公司视作“引擎+财务”的耦合体,先抛出一组可操作的步骤,再用国际与行业标准校准结论。
步骤一:数据采集与基准——遵循IFRS/中国会计准则与CSRC信息披露规范,收集近10年营收、毛利、EBIT、研发支出、订单簿与现金流;参照AS9100与ISO 9001理解产线与质量成本对利润率的长期影响。
步骤二:市场规模估算——采用自上而下(TAM/SAM/SOM)与自下而上(产品线、OEM与售后MRO拆分)双轨方法,考虑民用与军用发动机替换周期与国内推动替代进口的政策红利。
步骤三:运营利润建模——用分段利润率模型拆分材料、人工、研发折旧与外包成本;应用灵敏度分析识别对EBIT影响最大的变量(如原材料涨价或产能利用率变化)。
步骤四:股价预测与估值——结合DCF(WACC由CAPM推导),用三套情景(悲观/基本/乐观)并辅以蒙特卡洛模拟体现不确定性;用可比公司法校验估值区间。
步骤五:股息率与波动分析——用自由现金流对股利覆盖率做压力测试,追踪公司分红政策、历史派息波动与回购记录;模拟利率上行/下行对股息折现值的直接影响。
步骤六:治理结构与投资者关系——依据上市公司治理国际实践(独立董事、审计委员会、信息披露频率),评估管理层透明度与大股东行为对估值折价的可能性;建议建立固定季度路演与细分KPI披露目录以缩小信息差。
步骤七: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——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(M2增速、基准利率)纳入宏观场景:利率提高,WACC上升,资本开支与航空融资成本上升,短期需求承压;反向则扩大估值上限。
落地建议:建立季度滚动模型、半年治理审查、基于绩效的股利指南(明确最低分红比率)、以及应急成本控制手册(材料替代、产线弹性)。采用标准化报表模板与第三方审计以提升IR效果。
参考标准:IFRS、CSRC信息披露规则、AS9100、ISO 9001、CAPM/WACC估值框架。本文提供的方法既符合学术规范,也具可操作性,便于投研与公司治理双向决策。
请选择或投票:
1) 我看好航发动力长期估值(乐观)
2) 我认为短期受利率影响更大(中性)
3) 我关注股息稳定性,倾向持币观望(保守)
4) 我想看到公司改进治理与透明度(建议投票)